🌿🐛 生態觀察與語言學習:走讀課程的雙重收益

生態觀察與語言學習:走讀課程的雙重收益|戶外學習 × 第二語言

戶外學習 × 第二語言 × 任務導向

🌿🐛 生態觀察與語言學習:走讀課程的雙重收益

本文示範如何把自然生態的觀察任務,轉化為孩子可操作的英語/第二語言輸入與輸出活動,同時培養環境素養與跨學科能力。

🍃 為何把「生態觀察」與「語言學習」一起做?

當孩子走進戶外,風、氣味、光影、土壤與生命構成了天然的語境。語言不再只是課本的例句,而是用來描述真實世界的工具。這種 情境化輸入(Contextualized Input)任務導向學習(Task-based Learning) 會促使孩子自然地聆聽、模仿、提問與表達。

  • CLIL(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為核心,兼顧自然科與語言科目。
  • 多感官參與(看、聽、觸、嗅)提升專注與記憶痕跡。
  • 真實任務(尋找、分類、紀錄、講述)帶動輸出動機。

🌱 雙重收益一覽

語感累積
在即時情境中吸收關鍵詞與句型
生態素養
理解棲地、物種互動與循環概念
專題能力
觀察→紀錄→整理→簡報的專題流程
社會情緒
合作、輪流發言與尊重環境

🧭 怎麼設計一堂「生態 × 語言」走讀課?

1) 明確的路線與主題

以 45–90 分鐘規劃一條安全的步行動線:操場→校園花圃→社區綠地→回到教室。選一個主題:蝴蝶與寄主植物、落葉分解、城市鳥類、垃圾分類等。

2) 語言目標與句型

限定 3–5 組核心句型,如:“I can see…”, “It is…”, “This belongs to…”, “Please don’t…”;搭配 10–15 個高頻字詞(leaf, wing, soil, recycle, nest)。

3) 任務導向結構

每 10–15 分鐘一個任務站:觀察 → 命名 → 拍照/素描 → 分類貼紙 → 簡短口語分享。

4) 安全與倫理

明定不採集原則、不驚擾動物;垃圾撿拾全程戴手套,清潔前後皆消毒。

提示:先在教室以 5 分鐘 Warm-up 帶入關鍵詞,回課後再用 10 分鐘做小組回顧與口語輸出。

🗺️ 任務卡 × 語言輸入:三組範例

🦋 蝴蝶觀察任務(Grades 1–3)

  • Look for: butterfly, caterpillar, flower, leaf.
  • Say it: “I can see a ______.” / “It is on the ______.”
  • Do it: 拍照或素描翅紋,標注顏色與位置。
  • Care: 請勿追逐或觸碰;保持 1 公尺觀察距離。

🚦 城市生態任務:紅綠燈與鳥(Grades 2–4)

  • Look for: traffic light, sparrow, nest, trash bin.
  • Say it: “It belongs to recycle / general / food waste.”
  • Do it: 記錄 5 種人與鳥的互動情境,思考友善行為。

♻️ 垃圾分類任務(跨年級)

  • Look for: paper, plastic, metal, glass.
  • Say it: “Please don’t litter.” / “Put it into the recycle bin.”
  • Do it: 以小隊分工完成 10 件分類挑戰並拍照存證。

📊 哪種教學更適合你的班級?

面向 傳統教室英語 一般戶外教學 走讀式生態語言課
情境真實度 較低,仰賴想像與圖片 中,偏觀光性參訪 高,邊走邊用語言描述所見
語言輸出機會 口頭練習較制式 不一定規劃 每站皆有任務與句型輸出
跨學科整合 高(自然科 × 語言 × 公民)
學生動機 不穩定 參與看景點為主 由任務驅動,參與度高
可持續性/ESG 觀念 較少涉及 偶爾提及 融入垃圾分類、友善觀察與守則

📝 怎麼評量?把過程變成學習證據

  • 觀察紀錄表: 時間、地點、物種、行為、環境線索(溫度、濕度、棲地)。
  • 語言清單: 本次使用的詞彙與句型,於回課後圈選「我說過」與「我聽到」。
  • 任務存證: 相片、素描、短影音;小組雲端資料夾集中。
  • 口語回饋: 30 秒站立分享;教師以兩個維度回饋:清楚度與禮貌用語。

簡化評量:2 分鐘完成自評 + 他評貼紙;每次只聚焦一個語言面向與一個生態面向。

🧩 校園落地:四週入門計畫

  1. 第 1 週|語前暖身: 教室中用圖片與實物導入主題詞彙;演練安全與環境守則。
  2. 第 2 週|第一條路線: 校園內 30–45 分鐘;完成 2 站任務與 1 次口語輸出。
  3. 第 3 週|擴大場域: 社區綠地或公園;加入垃圾分類挑戰。
  4. 第 4 週|成果展: 小組海報或 1 分鐘短講;家長參與與社區連結。
安全清單:家長告知書、緊急聯絡卡、基本醫療包、含酒精濕紙巾、工作手套與垃圾夾。

❓ 常見問題(FAQ)

Q1. 沒有雙語師資也能開走讀課嗎?

可以。以 少量高頻句型 帶活動即可,教師可先備課卡片與發音音檔;也可由英語與自然老師協作。

Q2. 幾歲開始最合適?

中大班到國小皆可;低年級專注於命名與簡句,高年級加入比較句、因果句與簡短報告。

Q3. 下雨或空汙怎麼辦?

以室內「微型走讀」替代:帶入落葉、果實、昆蟲標本與回收品,維持任務式流程與口語輸出。

📬 聯繫我們

🚀 綠色轉型,找對夥伴最重要!方德背客不只幫企業節流,更幫助開源,打造綠色新產品的市場定位與價值。
🌱 我們正在啟動 Angel Syndicate,讓人人都能成為天使投資人,參與全球綠色創新的成長! 想加入?快來聯絡我們!

📩 Arthur Chiang
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Mobile: +886 932 915 239|Line: chikangchiang2.0

版權所有 © Foundersbacker. 歡迎教育單位、學校與家長社群轉載連結,請註明出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 海洋友善指甲油:打造永續美妝旅遊新風尚

♻️🌊 如何打造零廢棄醫美療程,推動海洋友善旅遊

🐾🌊 無動物測試與海洋保護:美妝業的永續責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