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手走讀,大眼看世界:英語+生態導覽

小手走讀,大眼看世界:英語+生態導覽|戶外情境學習與生態素養

🌿👟 小手走讀,大眼看世界:英語+生態導覽

把教室搬到自然裡,讓孩子用「腳步」探索、用「英語」表達、用「生態素養」理解世界。

🧠🌱 為什麼選擇「走讀 × 英語 × 生態」?

走讀不是郊遊,而是跨情境的深度學習。孩子在可觸摸、可命名的場域裡,把「看見」轉成「說出」。英語成了描述世界的工具,生態導覽讓孩子理解物種、棲地與人類行為之間的關係,培養 觀察力敘事力環境同理

+32%
詞彙提取速度(任務情境)

自然問題意識(提問頻率)
90%
家長滿意度(情境可遷移)
1:1
語言 × 生態素養同步成長

以上指標為教學實務可參考的設計目標,實際達成度取決於場域、師生比、任務難度與家長配合。

🧭🧩 課程設計四步驟(從路線到語料)

  1. 場域探勘:選擇含有可重複辨識目標(如紅綠燈、回收桶、蝴蝶花圃、水圳)的步道或社區路線;標記可停靠的微站點(每 50–80 公尺一站)。
  2. 任務分層:依年齡配置 Find → Name → Describe → Connect 四級任務,讓低年級也能完成「看見就能說」。
  3. 語料清單:先備 Core Phrases(如 “I can see…”, “It’s next to…”)與 Eco Words(如 caterpillar, recycling bin)。
  4. 回圈設計:行前預熱 → 行中任務 → 行後共創(海報、短片、地圖),形成可被社群分享家校共學的循環。

📝🦋 任務卡與語言輸入(Input → Output)

例:紅綠燈、蝴蝶與回收桶 三題循序任務:

  • Find:找出最近的 traffic lightbutterflyrecycling bin 並拍照定位。
  • Name:說出名稱與顏色/數量:“I see a green light.”
  • Describe:加上位置語句:“The bin is next to the tree.”
  • Connect:連到永續行動:“What goes into the recycling bin?” → 小組分類挑戰。

教師可使用 Call & ResponseTotal Physical Response任務計分,將輸入轉成可視化的輸出。

📊🔎 教學模式比較表

面向 傳統英語課 室內情境教室 生態走讀英語
情境真實度 低:圖片與例句 中:布置情境角落 高:真實世界可觸摸
動機與參與 容易分心 任務化後提升 高:探索+任務驅動
詞彙留存 背誦為主 情境再現 多感官記憶(視覺/觸覺/嗅覺)
跨域能力 強(英語 × 生態 × 公民)
社會情緒 較少合作 小組活動 真實協作與輪流發言
永續素養 概念導入 專題引導 實作:分類、減塑、棲地友善

🛡️🚦 安全 SOP 與風險控管

  1. 師生比與編組:建議 1:6;每組設 LeadSafety Checker,佩戴辨識貼。
  2. 路段分類:步道區(自由移動)/道路口(隊形集中)/水域邊(拉距線)。
  3. 界線語:“Stop. Look. Point.” 先停、再看、再指路;過馬路只在劃定點。
  4. 天候備案:雨天轉室內 Specimen Pop-up(標本與植栽角),沿用同套任務卡。

📌🗣️ 學習評量與家校溝通

形成性評量 Rubrics(四級 0–3)

  • 語言輸出:是否能以 短句+位置語完成描述。
  • 生態理解:是否能連結物件 → 行為 → 影響
  • 合作互動:輪流發言、傾聽與協作決策。
  • 反思呈現:行後海報/影像敘事是否具備 Who-What-Where-Why

家長溝通三件事:(1)安全規範與保險;(2)任務與學習目標;(3)居家延伸活動(如垃圾分類、陽台植栽)。

🧰🗺️ 可複製的三段式範本

行前(10 分)“Today we will find three things: a traffic light, a butterfly, and a recycling bin.” 規則、手勢、關鍵句。

行中(40–60 分): 三站輪替;每站 12–15 分鐘;孩子先找圖示貼紙 → 說句子 → 完成小組任務。

行後(20 分): 快速回顧+作品上牆;以 “I used English to…” 句型寫下今天的行動,並上傳到班級地圖。

教師小抄(可直接列印)
  • 必備物品:貼紙、洗手噴霧、夾板、路線小地圖、緊急聯絡卡。
  • 口令:“Eyes here.” “Hands on shoulders.” “Two by two.”
  • 替代活動:若無蝴蝶,改為觀察毛毛蟲或花朵授粉昆蟲。

❓💬 FAQ|常見問題

Q1:沒有理想步道怎麼辦?

可利用校園周邊的人行道、社區廣場或公園綠帶,先建立 3–4 個「微站點」,以固定任務帶出可預測的學習節奏。

Q2:孩子害羞不敢說英語?

先以 Choral Reading(齊讀)熱身,搭配手勢指認;改以「貼紙→單詞→短句」三步走,降低輸出焦慮。

Q3:如何把走讀成果帶回課堂?

行後用照片+地圖做 Story Map;每張照片附一句位置語,形成可評分的作品牆與學習檔案。

🤝🌍 聯繫我們|加入綠色學習行動

🚀 綠色轉型,找對夥伴最重要!方德背客不只幫企業節流,更幫助開源,打造綠色新產品的市場定位與價值。
🌱 我們正在啟動 Angel Syndicate,讓人人都能成為天使投資人,參與全球綠色創新的成長! 想加入?快來聯絡我們!

📩 Arthur Chiang|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Mobile: +886 932 915 239|Line: chikangchiang2.0
Linkedin 電子報:Foundersbacker | 官網:www.foundersbacker.com

© Foundersbacker|Empowering corporations to embrace circular innovation by partnering with leading founders we Back.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 海洋友善指甲油:打造永續美妝旅遊新風尚

♻️🌊 如何打造零廢棄醫美療程,推動海洋友善旅遊

🐾🌊 無動物測試與海洋保護:美妝業的永續責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