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路探索自然:邊走邊說英語的生態課
🌿✨ 沿路探索自然:邊走邊說英語的生態課
用走的英語課 × 自然觀察 × 可持續素養|給幼兒與國小低年級的實作指南
🌱 為什麼選擇生態走讀?
「沿路即課堂」的概念,把語言輸入從教室搬到生活場域:校園步道、社區公園、附近市場,甚至回收站的動線。孩子在真實情境裡接觸物件、聲音與氣味,英語不再是抽象單字,而是與 看得見、摸得到 的世界相連。這種多感官的連結能有效強化語感與記憶線索,也培養對生物多樣性與資源循環的初步認識。
教學上,生態走讀同時結合 CLIL(學科語言整合)、任務導向 與 戶外教育。孩子透過問題、任務與小隊協作,完成「發現—描述—分享」的語用循環,自然開口說英語。
🧭 如何設計走線與安全規畫
- 走線原則:起點—三個任務節點—終點回顧,總長 20–40 分鐘;視年齡與天候調整。
- 安全布置:成人前後壓隊、反光背心、路口停看聽;指定集合點,使用手勢與簡短口令。
- 裝備清單:夾板、彩色筆、回收紙筆記、放大鏡、夾鏈袋(標本留影不採集)。
- 環境倫理:不餵食、不摘採、不驚擾;以照片、素描與詞語取代帶走。
🦋 任務式英語活動:從紅綠燈到蝴蝶
把周遭地標化為英語任務站,每站一個句型,三站一個循環。
- 🚦 交通號誌站:What color is it? It is …/Stop, Walk, Wait. 延伸到過馬路禮儀。
- 🗑️ 資源回收站:Is it paper/plastic/metal?/Put it in the … bin. 練習分類字彙。
- 🦗 昆蟲觀察站:I see a(n) …/It has … legs/wings. 觀察型描述。
任務回合結束後進行「低門檻輸出」:兩人一組口頭報告 30 秒+貼紙回饋,確保每位孩子都能被看見。
🗣️ 教師語句腳本與評量
教師以固定框架穩定節奏:
- 引導:Look around. What can you find?/Point to something green.
- 提問:How many? What color? Where is it?
- 重述:You said “a butterfly.” Let’s say it together…
- 鼓勵:Great try. One more time, a little louder.
評量建議採用 觀察式量表(Participation/Vocabulary/Sentence/Safety),每回合只記錄一個亮點與一項提醒,降低紀錄負擔。
🏡 家校合作:把戶外延伸回家
- 家庭任務卡:回家找三種綠色物品,用 It is… 造句並拍照上傳班級相簿。
- 故事接龍:家長說中文,孩子補上英語關鍵詞(color/number/where)。
- 可持續行動:一週一次「散步撿拾」,以英語說出三樣撿到的垃圾名稱與材質。
家長不必成為英語老師,扮演的是「提問與傾聽者」。孩子在被傾聽中,會自然增添輸出動機。
📊 比較表:室內英語課 vs 生態走讀
面向 | 室內英語課 | 生態走讀課 |
---|---|---|
情境 | 教材為主,圖像抽象 | 真實環境,多感官輸入 |
學習動機 | 靠遊戲與獎勵維持 | 任務導向,立即應用 |
語言輸出 | 句型操練、朗讀 | 描述、提問、協作回饋 |
素養連結 | 較少觸及 SDGs | 結合回收、友善環境與公民責任 |
備課成本 | 一次備好可重複 | 需評估路線與天候,但可模組化 |
❓ 常見問題(FAQ)
1)需要多少英文程度才適合參與?
零基礎也可加入。活動以指認、顏色與數量開場,逐步引導到完整句型,教師與同儕會提供同伴示範。
2)如果孩子害羞不敢說怎麼辦?
採用「耳語—同說—單說」三段式輸出,並讓孩子先用貼紙或手勢回應;多次成功的小輸出會堆疊自信。
3)遇到天候不佳或蚊蟲問題?
備用室內版:用落葉、果實與回收物搭建「微型自然桌」;防曬、防蚊與飲水安全為必備衛教。
📩 聯繫我們與一鍵訂閱
🚀 綠色轉型,找對夥伴最重要!方德背客不只幫企業節流,更幫助開源,打造綠色新產品的市場定位與價值。
🌱 我們正在啟動 Angel Syndicate,讓人人都能成為天使投資人,參與全球綠色創新的成長! 想加入?快來聯絡我們!
Arthur Chiang|Foundersbacker
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Mobile: +886 932 915 239|Line: chikangchiang2.0|Linkedin 電子報與官網皆提供一鍵導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