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水零排放(ZLD)系統安裝成本完整指南:從造價構成到 ROI
💧🔧 廢水零排放(ZLD)系統安裝成本完整指南:從造價構成到 ROI
面對水資源風險與法規壓力,越來越多產業導入 ZLD(Zero Liquid Discharge,廢水零排放)系統。本文以實務角度解析 ZLD 安裝成本、營運費用、技術選型與回收期試算,協助決策者在 CapEx 與 OpEx 之間做出穩健的投資判斷。
🧭 什麼是 ZLD 與導入時機
ZLD 指的是將廢水經多段處理、濃縮與結晶後,將可回收水循環再利用,最終僅產出生鹽、石膏或其他可控固體殘渣,液體不外排。其核心價值在於降低取水成本與排放風險,同時提高水再生率。常見導入情境包含:水源取得困難或昂貴、排放標準嚴格、零排放承諾(如 ESG 目標)、或產線升級需要更穩定的水質與剩餘水量。
🧮 安裝成本的五大構成
ZLD 的安裝成本(CapEx)受水質、流量、連續運轉需求與廠區條件影響。以下為常見構成:
- 前處理與膜系統:含絮凝沉澱、過濾(UF/RO/NF/EDR/MD 等),約占 25%–45%。
- 熱法單元:多效蒸發(MEE)、機械蒸汽壓縮(MVC)、結晶器,約占 30%–55%。
- 化學藥劑與儲存:酸鹼、阻垢劑、還原劑、氧化劑儲槽與投藥系統,約占 5%–10%。
- 土建與機電:地坪、防腐、鋼構、配電、蒸汽/壓縮空氣/冷卻水等公用工程,約占 10%–25%。
- 工程設計與整合:3D 設計、DCS/SCADA、試運轉與驗收,約占 5%–12%。
🧪 技術路線與成本比較(示意)
常見 ZLD 路線分為熱法、膜法與混合式;另有委外/租賃服務模式。下表以 200–800 m³/日級距的中型案例作示意比較:
技術路線 | 典型流程 | 初始投資 CapEx(USD) | 營運費用 OpEx(USD/m³ 回收水) | 優勢 | 限制/風險 |
---|---|---|---|---|---|
熱法 ZLD(MEE/MVC + 結晶) | 前處理 → RO 濃縮 → 蒸發 → 結晶 → 濾渣 | 2.5M–6.0M(規模/材質差異大) | 1.8–3.5(能源為主,另含藥劑與維護) | 適應高鹽高 COD;最終固化穩定;回收率可高 | 能耗較高;結垢/腐蝕管理要求高;場域需蒸汽/電力冗餘 |
膜法 ZLD(RO/NF/EDR/MD) | 前處理 → 多段膜濃縮 → 低度熱處理或固化 | 0.9M–2.8M | 0.9–2.0(膜耗材與清洗佔比高) | 電耗為主、能效佳;模組化彈性高;擴建方便 | 對水質波動較敏感;需嚴格預處理;高鹽極限下需熱法補強 |
混合式(膜 + 熱) | RO 多段濃縮 → 小型蒸發/結晶收尾 | 1.6M–4.2M | 1.2–2.6(折衷能源與耗材) | 兼顧能效與穩定性;總擁有成本較易優化 | 設計整合度要求高;控制策略較複雜 |
委外/租賃(Water-as-a-Service) | 供應商投資建置,企業按處理量付費 | CapEx 降至極低(轉為長約) | 1.8–4.0(依長約水價/保證量) | 加速上線,保留現金;由專業團隊運維 | 長約綁定;價格調整條款需把關;績效保證條款重要 |
說明:以上金額僅示意範圍,實價會依水質(TDS/COD/矽/硬度/油脂/重金屬)、材質(SS316L、雙相鋼、鈦材、特氟龍內襯等)、冗餘需求、運轉時數與國別工率而變動。
📈 容量等級與費用曲線
在中大型案場,ZLD 具備規模經濟。以下以連續運轉 20–22 小時/日為前提的示意:
處理量(m³/日) | 估計 CapEx(USD) | 估計 OpEx(USD/m³ 回收水) | 備註 |
---|---|---|---|
50–150 | 0.6M–1.6M | 1.8–3.6 | 小型案場,模組化設備為主,運行彈性高 |
200–500 | 1.5M–4.0M | 1.2–2.6 | 常見於紡織/食品/旅宿園區與中型製造廠 |
600–1,200 | 3.5M–8.0M | 1.0–2.1 | 大型產線,考驗能源整合與結垢管理 |
🏗️ 安裝與土建要點
- 廠址與動線:原水/濃縮液/固渣動線分離;危化品儲區需防滲與通風。
- 公用工程:蒸汽、冷卻水、壓縮空氣、電力容量與備援;地坪載重與防腐蝕。
- 材質選擇:依氯離子/硫酸根/氟/矽/有機物特性選 SS316L、雙相鋼、鈦材或襯裡。
- 自動化控制:DCS/SCADA 與現場儀表(導電度、濁度、pH、ORP、TSS、濃度計)佈點。
- 試運轉與驗收:以階段負荷與水質地圖驗證,並建立阻垢/清洗 SOP 與藥劑曲線。
🧷 ROI 與回收年限試算(示例)
以下以 300 m³/日案場、回收率 85%、回收水替代成本 2.2 USD/m³、處理天數 330 天/年為例:
項目 | 假設/數值 | 說明 |
---|---|---|
可回收水量 | 300 × 85% × 330 ≈ 84,150 m³/年 | 回收率 85% |
回收水價值 | ≈ 185,130 USD/年 | 84,150 × 2.2 USD/m³ |
OpEx(混合式) | ≈ 1.6 USD/m³ × 84,150 ≈ 134,640 USD/年 | 含能耗、藥劑、維運、耗材 |
年淨節省 | ≈ 50,490 USD/年 | 回收水價值 − OpEx(未含減排/處置紅利) |
若 CapEx | 2.4M USD | 混合式中高規示例 |
靜態回收期 | 約 2.4M / 50,490 ≈ 47.5 年 | 僅就水費節省,不含罰金風險、品牌價值、碳權/排污費 |
🤝 採購與合約模式
- 傳統 CapEx:企業自行出資購置,資產入帳;適合現金流充裕、追求長期最低 TCO 的企業。
- BOO/租賃/服務化(Water-as-a-Service):供應商投資建置,按量與績效計費;適合希望快速上線、降低一次性支出的情況。
- 混合模式:關鍵熱法由企業投資,前端膜系統由服務商承攬;以績效指標(回收率、出水電導、最大停機時數)對賭。
🗂️ 估算步驟與檢核清單
- 建立水質地圖:至少連續 4–8 週採樣,包含 TDS、COD、SS、硬度、矽、油脂、重金屬與 pH 波動。
- 界定生產節拍:日均/高峰流量、連續或批次、年度停機週期與保養窗口。
- 定義回收用途:鍋補、冷卻水、工藝水或一般回用;對應的導電度/硬度/矽目標。
- 擬定 2–3 條路線:純熱法、純膜法、混合式;計入土建與公用工程改造費。
- 跑 LCC/TCO:10–15 年生命週期,折現率、能源價格情境、碳費與排污費路徑。
- 安排試驗與試機:關鍵耗材(膜/阻垢劑)需做小試或租賃機實測,驗證濃縮極限與清洗策略。
- 合約與保固:KPI、SLA、罰則、耗材單價上限、交期保障、技術升級路徑(模組擴建)。
❓ FAQ
Q1 中小型工廠是否一定要上 ZLD?
不一定。若所在區域已有穩定再生水/集中處理方案、或排放標準足以合規,先做高性價比的減量與回用,往往比一次到位更划算。ZLD 適用於高風險、高價值、或水資源壓力大的場景。
Q2 如何避免能耗失控?
優先以膜法做最大化濃縮,再交由小型蒸發結晶收尾;導入餘熱回收、變頻與峰谷電策略;建立結垢監測與及時清洗 SOP,避免換熱效率下滑。
Q3 回收水能否做鍋爐補給水或純水?
視源水與流程設計而定。若導電度、矽與硬度控制到位,並設有拋光步驟,回收水可進一步做鍋補或純水,提升其經濟價值。
📬 聯絡我們
🚀 綠色轉型,找對夥伴最重要!方德背客不只幫企業節流,更幫助開源,打造綠色新產品的市場定位與價值。
🌱 我們正在啟動 Angel Syndicate,讓人人都能成為天使投資人,參與全球綠色創新的成長! 想加入?快來聯絡我們!
📩 Arthur Chiang
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
Mobile: +886 932 915 239
Line: chikangchiang2.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