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全面採用低碳水泥的機遇與挑戰

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尋求減碳的方式,而公共工程作為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也面臨著巨大的綠色轉型壓力。據台泥(1101)與亞泥等企業的分析,若政府能推動公共工程全面採用低碳水泥,每年可減少至少216萬噸CO2e,約占公共工程年碳排放量的8%以上。本文將探討低碳水泥在公共工程中的應用現況、政策支持與推廣挑戰,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

低碳水泥的減碳優勢與技術基礎

水泥產業作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其碳排量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在生產過程中,因為熟料的高溫燒製及石灰石分解,水泥的碳排強度一直居高不下。為應對此挑戰,台泥、亞泥等大廠已推出一系列低碳水泥產品,例如:

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減少熟料比例,碳排強度降低約15.4%。

墁砌水泥:減少天然礦物使用5%,並降低煤炭耗用15%。


這些技術創新不僅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還改善了水泥的施工性能,為公共工程的綠色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政策助力:碳稅與公共工程減碳推動

2025年,台灣即將全面開徵碳稅,水泥產業將首當其衝。根據台泥與亞泥的財務數據,每噸碳費300元的政策下,台泥的碳費成本將高達13億元。為應對碳費壓力,政府規劃在公共工程採購中納入「淨零碳排強度」標準,要求建材供應商如鋼筋及水泥業者率先遵守。

低碳水泥政策推動的優劣分析

優勢:

減碳效益顯著:據估算,公共工程全面採用低碳水泥每年可減少超過8%的碳排量。

市場商機:隨著政策推動,低碳建材的需求將大幅提升,促使水泥產業進一步轉型。


挑戰:

法規限制:目前,公共工程對建材的規範較為嚴苛,許多低碳水泥未能被全面納入採購清單。

成本壓力:低碳水泥的生產成本較傳統水泥高,需依賴政策補貼或市場激勵措施。




---

公共工程採用低碳水泥的建議策略

1. 修訂建材法規:放寬對低碳水泥的採用限制,為市場開放更多選擇。


2. 增加政策激勵:例如提供稅收減免或補助,鼓勵建設單位優先採用低碳建材。


3. 推廣碳捕捉技術(CCUS):在水泥生產過程中引入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


4. 強化供應鏈管理:建立價值鏈排放基線,與供應商共享數據並制定減碳目標,形成共同推進的良性循環。




---

公共工程與低碳水泥的案例比較

以下為低碳水泥相較於傳統水泥的關鍵數據:

碳排放降低幅度:

傳統水泥:無額外減碳效益。

低碳水泥:降低10%~15%碳排量。


施工性能:

傳統水泥:抗裂性能一般。

低碳水泥:顯著提升抗裂能力。


政策支持:

傳統水泥:不受碳稅或補貼影響。

低碳水泥:享有減碳補助及政策鼓勵。




---

未來展望:低碳水泥在綠色轉型中的角色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水泥業若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每年需減少約3%的碳排放強度。這要求產業必須加快熟料替代技術的推廣及低碳材料的應用。同時,國際能源署(IEA)也強調,低碳水泥與CCUS技術將是實現全球水泥業減碳的重要途徑。

未來,隨著公共工程逐步納入淨零碳排標準,低碳水泥的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若能結合政策、技術與市場力量,水泥產業將在綠色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


---

綠色升級請找方德背客,不只幫你節流,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開源,找到綠色新產品的定位與價值。

聯絡方式:

Arthur Chiang

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
Mobile: +886 932 915 239
Line: chikangchiang2.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 如何打造零廢棄醫美療程,推動海洋友善旅遊

🌊✨ 海洋友善指甲油:打造永續美妝旅遊新風尚

🐾🌊 無動物測試與海洋保護:美妝業的永續責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