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減塑政策大盤點:各國如何應對塑膠污染
塑膠污染已成為全球環境的重大挑戰,各國紛紛制定減塑政策,旨在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降低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以下是對各國減塑政策的綜合分析,並特別關注台灣在此領域的最新進展。
---
全球主要國家的減塑政策
1. 歐盟
歐盟於2019年6月5日公布《一次性塑膠指令》(Directive (EU) 2019/904),針對市面上已有替代方案的一次性塑膠製品,於2021年7月起實施市場流通管制,禁止包括餐具、餐盤、吸管、棉花棒、飲料攪拌棒、氣球桿、保麗龍食物容器、飲料容器及飲料杯等一次性塑膠用品。
2. 德國
德國自2022年起全面禁止銷售塑膠袋,並設立2025年前減少80%塑膠袋使用量的目標。此外,德國實施「退瓶保證金」制度,消費者購買瓶裝飲料需支付押金,回收空瓶後可退回押金,成功將德國變成塑膠包裝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3. 加拿大
加拿大宣布一次性塑膠禁令將於2022年12月生效,禁止使用包括塑膠袋、吸管、攪拌棒、餐具、環狀六包裝環等一次性塑膠製品。
4. 印度
印度於2022年宣布禁用、生產、進口及銷售19項一次性塑膠製品,包括免洗餐具、吸管、糖果盒薄膜包裝等,旨在大幅減少塑膠污染。
5. 美國
美國各州對減塑政策態度不一。加州於2022年7月通過新法,規定至2032年,一次性塑膠需減少25%,並要求到2028年,加州出售或購買的塑料製品中至少30%可回收。
6. 韓國
韓國計劃於2022年12月實施一次性飲料杯押金制度,消費者購買飲料時需支付押金,回收杯子後可退回押金,以鼓勵回收。然而,由於押金未有明確規定等問題,該政策實施時間曾多次延遲。
---
台灣的減塑政策
台灣自2002年起推動限塑政策,逐步擴大限制範圍。2022年7月,台灣修訂《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要求飲料店、連鎖超商等業者為自備環保杯的顧客提供至少5元折扣,鼓勵民眾減少一次性飲料杯的使用。
此外,台灣環境部表示,將持續推動減塑政策與塑膠資源循環,研擬創新的方法與措施,以源頭減量與循環經濟為核心,與全球攜手共同應對塑膠污染問題。
---
全球塑膠公約的進展
聯合國環境大會於2022年通過決議,啟動全球塑膠公約的談判,旨在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目標是在2040年前結束塑膠污染。
2024年11月,第五輪談判在韓國釜山舉行,討論議題包括一次性塑膠產品限制、化學添加物及產品設計管理條文、廢棄物資源管理等。 然而,由於各國立場不同,特別是在塑膠減量目標上,談判未能達成共識,預計將在未來的會議中繼續討論。
---
結語
全球各國在減塑政策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包括禁止一次性塑膠製品、徵收塑膠稅、推行押金制度等,以減少塑膠污染。然而,政策的效果取決於執行力度、民眾的配合程度以及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未來,隨著全球塑膠公約的推進,各國需加強合作,共同致力於塑膠污染的防治,推動全球環境的永續發展。
綠色升級請找方德背客,不只幫你節流,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開源,找到綠色新產品的定位與價值。
Arthur Chiang
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
Mobile: +886 932 915 239
Line: chikangchiang2.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