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盤查指引:邁向淨零排放的重要基石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問題的關注日益加劇,溫室氣體盤查已成為企業邁向淨零排放的必要步驟。本文將針對「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進行詳細解析,協助企業了解如何依循相關法規,並有效執行盤查作業。
1. 溫室氣體盤查的重要性
溫室氣體盤查的核心在於量化企業營運活動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並以此為基礎訂定減碳策略。自104年《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實施後,環保署陸續發布相關指引,包括最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113年版》,供企業參考應用。
2. 溫室氣體盤查流程
根據環保署指引,溫室氣體盤查應依循以下六大步驟:
邊界設定
確定盤查範圍,包括組織邊界(實體或營運控制)及營運邊界(範疇一、二、三)。
排放源鑑別
確認排放源,例如燃料燃燒(範疇一)、電力使用(範疇二)及供應鏈活動(範疇三)。
排放量計算
使用《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中公布的排放係數,計算各排放源的排放量。
數據品質管理
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與一致性,並進行不確定性分析。
盤查資料保存
保存盤查相關文件,包括排放量清冊及相關計算過程。
排放量登錄與查驗
將盤查結果上傳至「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查驗。
3. 國際與本地指引的對比
溫室氣體盤查不僅是本地法規的要求,更是對標國際準則的必要條件。以下列點式比較國際與台灣的相關指引:
國際標準
參考《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
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2號規範,要求披露氣候相關資訊。
台灣指引
符合《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規範。
強調大排放源與中小企業的盤查需求,並提供本地化排放係數及參考案例。
4. 溫室氣體盤查範疇
盤查範疇涵蓋三個層級:
範疇一:直接排放
包括工廠鍋爐燃燒、員工餐廳使用化石燃料等。
範疇二:能源間接排放
包括購買電力或蒸汽的間接排放。
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
包括供應鏈上下游的排放,如產品運輸或廢棄物處理。
5. 盤查數據的品質與管理
數據品質管理是盤查流程的關鍵環節,確保盤查結果能準確反映實際排放情況。具體措施包括:
完整性:覆蓋所有排放源與活動數據。
準確性:採用標準化方法計算排放量。
一致性:確保各年度數據的可比性。
不確定性分析:評估數據誤差對最終結果的影響。
6. 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的應用案例
以下為大排放源與中小企業的實際應用範例:
大排放源
某鋼鐵廠依照指引鑑別了所有直接與間接排放源,計算出年度排放量並完成查驗。
中小企業
某零售業者利用113年版指引,針對門市與物流進行範疇二及三的排放量盤查,發現其主要排放來自冷鏈運輸,進而制定減碳策略。
7. 政府與企業的角色
政府與企業應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溫室氣體盤查的普及與深化。
政府責任
制定明確的指引與法規,並提供技術支持。
企業責任
主動執行盤查作業,並將結果作為內部減碳決策的依據。
8. 結論與展望
溫室氣體盤查是邁向綠色轉型的第一步。透過《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113年版》,企業不僅能夠滿足法規要求,更能找到減碳潛力並提升市場競爭力。
綠色升級請找方德背客,不只幫你節流,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開源,找到綠色新產品的定位與價值。
Arthur Chiang
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
Mobile: +886 932 915 239
Line: chikangchiang2.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