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花蓮垃圾處理的新解方
前言:循環經濟的新挑戰與機遇
垃圾處理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尤其在垃圾量持續攀升的台灣。花蓮作為自然資源豐富的縣市,卻因垃圾處理設備有限面臨嚴峻挑戰。台灣水泥公司(台泥)和平廠藉由「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與「台泥汽化爐」,成功開創一條結合循環經濟與環保的新道路,成為全球廢棄物處理技術的典範。
---
什麼是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
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Cement Co-Processing)是利用水泥窯高溫、高滯留時間、高擾流的特性,將廢棄物轉化為替代燃料及原料,最終無害化地融入水泥製程的技術。此技術相較於傳統垃圾焚化爐具有以下優勢:
高溫分解能力:水泥窯溫度可高達1,800℃,遠高於焚化爐的1,000-1,200℃,可完全分解戴奧辛及其他有害物質。
零殘渣排放:廢棄物燃燒後無需掩埋殘渣,徹底解決飛灰及底渣的處理問題。
能源回收效益:廢棄物燃燒後產生的熱能可直接替代水泥製程中的燃煤,減少碳排放。
多元廢棄物處理能力:可處理複雜廢棄物,例如報廢的風機葉片、工業廢料及家戶垃圾。
---
台泥汽化爐與花蓮垃圾處理的結合
花蓮垃圾處理的困境主要在於垃圾量逐年增加,而焚化爐處理能力有限。為解決此問題,台泥在和平廠建設了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利用台泥汽化爐與水泥窯的協同處理技術,提供全新的垃圾處理模式。
DAKA中心運作原理:
1. 垃圾預處理:家戶垃圾經過分類、壓縮後送入汽化爐進行高溫汽化,分解出可燃氣體及底渣。
2. 氣體導入水泥窯:汽化後產生的可燃氣體導入水泥窯作為替代燃料使用,無需排放至大氣中。
3. 灰渣無害化:底渣與水泥原料混合,經高溫煅燒後形成熟料,徹底無害化。
此技術每日可處理約200噸垃圾,大幅減輕花蓮垃圾掩埋場與焚化爐的負擔,並節省了飛灰與底渣的處理成本。
---
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的國際應用與比較
以下是台泥技術與國際傳統焚化爐技術的比較重點:
處理溫度:
水泥窯:1,300-1,800℃,可徹底分解有毒物質。
焚化爐:1,000-1,200℃,部分戴奧辛無法完全分解。
環保表現:
水泥窯:無飛灰與底渣殘留,符合循環經濟理念。
焚化爐:需處理有害的飛灰與底渣,增加後端處理成本。
能源利用:
水泥窯:廢棄物燃燒熱能回收,降低水泥製程燃煤需求。
焚化爐:能源回收有限,主要依賴發電輸出。
多功能性:
水泥窯:適用於工業廢料、家戶垃圾及複合材質廢棄物。
焚化爐:主要針對一般生活垃圾。
---
花蓮案例:從垃圾問題到循環經濟的成功轉型
花蓮縣每日垃圾產量約174噸,過去主要依賴宜蘭利澤焚化爐處理,但自2020年底開始減收後,垃圾處理成為急迫問題。在此背景下,台泥與花蓮縣政府合作,於和平廠設立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並簽訂BOO(Build-Own-Operate)案,為花蓮垃圾處理帶來革命性突破。
此專案的成果包括:
運輸成本降低:無需將垃圾轉運至外縣市,每年可節省約3,011萬元的清運費用。
處理效率提升:每日處理能力達200噸,足以應付花蓮垃圾量。
環境污染減少:氣化爐負壓操作可避免重金屬及有害氣體外洩,並通過空氣與水質檢測。
---
台泥技術對循環經濟的推動意義
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不僅解決了垃圾處理問題,更在以下方面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1. 資源化利用:將廢棄物轉化為水泥製程的替代燃料及原料。
2. 減少碳排放:以廢棄物替代燃煤,降低水泥產業的碳足跡。
3. 產業跨界合作:結合政府、企業及民間力量,共同應對環境挑戰。
---
結論與展望
台泥在花蓮的成功經驗證明,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方案,不僅改善了垃圾處理方式,還實現了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此模式有望在更多縣市推廣,助力台灣循環經濟的全面實現。
---
綠色升級,請找方德背客
不只幫你節流,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開源,找到綠色新產品的定位與價值。
聯絡方式:
Arthur Chiang
Email: arthur@foundersbacker.com
Mobile: +886 932 915 239
Line: chikangchiang2.0
留言
張貼留言